
集團簡介
新海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聯交所的上市公司(股票代號:342),其總部設于香港。本集團之主要業務為銷售及分銷液化石油氣(「液化氣」)、成品油業務、天然氣(「天然氣」)及銷售電子產品。
業績概述
中國大陸市場在2018 年繼續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在這個不太理想的經營環境下,集團的優良采購團隊及終端銷售網絡正好發揮其競爭的優勢, 年內繼續提高了LPG及油品╱化工品(以下統稱為「油品」)的經營規模,LPG及油品等銷售相應增加。不過,由于競爭激烈,加上年內油價上升帶動成本上漲及于年底油價在未能預見下突然急速下跌,致使集團需要為存貨作出可變現凈值撥備,令油品的經營毛利出現了明顯縮減,而且人民幣在2018 年年間的減值,兩者給集團溢利帶來負面影響,致使相比去年集團的凈溢利有所下降。
年內銷量增加和價格上升促使營業額迅速膨脹,存貨及應收貨款年底的結余因此明顯增大。集團應對這種經營風險已有多年經驗,而且早已作好準備。放賬銷售前,對所有客戶都會進行嚴格審查,在放賬的過程中,會采取謹慎的信貸管理措施。此外更為一部分應收賬款購買信用保險或取得有效擔;虻盅何,而存貨的周轉期則仍然保持在30天之內,確保集團一直在低風險的情況下擴大銷售。
除了繼續發展華南地區的能源業務外,集團早于2016年已開始構思往海外擴展的計劃,并開展了對非洲的LPG批發業務。在2017年年底,率先在馬來西亞建立了一個采購中心,主力協助新加坡、香港及中國大陸海上加油業務拓展采購管道和降低采購成本,在2018年內,集團加快步伐,新加坡子公司在短短一年內已成功打進了當地的海上加油市場,并獲得業界對其專業性的廣泛認同,全年新加坡油品銷售量已經達至1,213,000噸,占集團油品銷量約27%。在2018年12月,集團開始租用位于馬來西亞一個約300,000噸的浮倉作倉儲用途,為進一步提升銷售量作準備,故此,集團估計此份額仍會持續增長。
年內集團完成了大約30,007,805,000港元的總營業額(其中能源產品的營業額約為29,308,766,000港元,占總營業額的大約97.67%),比對去年約22,058,618,000港元的總營業額(其中能源產品的營業額約為21,469,496,000港元,占當期總營業額的大約97.33%),增加了約36.04%。年內能源產品銷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超過35萬噸,LPG及油品的全年平均價格也錄得可觀的升幅,加上電子業務年內的銷售額亦平穩發展,因而成就了營業額的較大增長。
集團年內錄得大約670,456,000港元的凈溢利,比對去年約824,803,000港元的凈溢利,減少了大約18.71%。年內的毛利增加了約342,634,000港元左右,但凈溢利反而減少約154,347,000港元,究其原因主要是:(1) 2018年錄得約123,695,000港元的凈匯兌損失,而去年則有約137,070,000港元的凈匯兌收益,這兩年內單是匯兌反差這一項就減少超過2.6億港元;(2) 因油價在12月底時急速下跌,而集團因在新加坡租用新的300,000噸儲油船浮倉,由于從舊浮倉轉至新浮倉需時而影響交貨給客戶的速度,故在年底約有于11月購買的120,000噸油品存貨受到油價下跌影響,為此集團需按可變現凈值而作出約1.2億港元之撥備;(3) 因香港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于今年1月1日起生效,集團因而需要為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賬款有可能未能償還而扣減約90,000,000港元之普通減值虧損,其中50,000,000港元已于今年的綜合損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內反映。因此,這三項非經常性支出而能充分說明年內凈溢利不升反跌的原因。
分類業績
2018年,集團的LPG業務、油品業務、電子業務及其他業務共實現了經營收入約30,007,805,000港元,比對去年營業收入約22,058,618,000港元,增加了36.04%。年內,這三種業務共取得約1,966,997,000港元的總毛利。集團于2018年完成了約6,601,000噸能源產品的銷售,比對去年同期約6,248,000噸的銷售量,增長5.65%。
LPG業務
過去數年,新能源的崛起,確實窒礙了LPG這類傳統清潔能源在汽車及民用的長遠發展。還幸集團已建立并擁有相當完善的銷售網絡,不論是終端或批發,而且LPG近年在國內用于工業化工用途持續增加,所以能夠繼續保持較大的市場份額及有所增長。2018年,集團LPG的銷售量為大約2,107,000噸,與去年約1,893,000噸的銷售量增加了約214,000噸。
LPG業務全年錄得約9,957,788,000港元的營業額,比對去年同期約7,991,909,000港元的營業額,加了約24.60%。營業收入的增加主要為平均價格上升及銷售量增加所致。
油品業務
集團在年內共完成了油品銷售量約4,494,000噸,比對去年約4,355,000噸,增加了約3.19%。
油品業務錄得約19,350,978,000港元的營業額,比對去年約13,477,587,000港元的營業額,增加約43.58%。由于油品平均價格回升,所以雖然銷售量增加3.19%,而營業額卻上升超過四成。
雖然營業額上升43.58%,但由于成本上漲及1.2億港元存貨的可變現值撥備,市場競爭激烈,所以毛利實質減少了約1.19%(2018年:約585,937,000港元;2017年:約592,966,000港元)。油品業務的毛利率則從去年約4.40%下降至2018 年的約3.03%。
業務前瞻
集團過去一直集中在中國華南地區進行能源性產品的銷售,因全球油氣生產量逐漸不斷上升,而華南這個市場是在中國最龐大的目標市場,各業內營運商欲加大分銷量從而增加市場份額,形成激烈競爭,加上貿易戰的開打使中國大陸的經濟放緩。供過于求對于擁有龐大終端市場及已完善產業鏈整合的經營者如新海集團其實不是大問題,只要穩穩守住市場占有率及憑每噸分銷成本比同業較低的優勢,過一段時間之后,市場自然會汰弱留強,最終達至供需平衡,并帶給經營者合理的回報。不過,在等待市場作出調整的過程中,盈利能力無可避免地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要想徹底回避這個風險并不可能,而我們只能靠開辟更多不同的市場來將風險分散。
有見及此,集團于2017年已經制定了積極往外擴張的發展藍圖,并于2018年成功開拓新加坡海上加油市場。我們會繼續沿用以終端帶動發展的經營策略,促進業務量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我們正檢視集團的產業結構及經營模式,不斷完善身處的產業鏈及物流鏈,提高經營效率,進一步降低經營成本。
油品業務 – 油品業務將加快發展步伐。
1. 至于海上加油的業務,由于香港或中國大陸的沿海港口其實都不算具備地理上的競爭優勢,所以在新加坡設立的據點對改善海上加油業務其實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2018年年底成功于馬來西亞租用約300,000噸浮倉作為采購中心,已經有效協助降低船用燃料油的采購成本,亦已成功地打開了新加坡海上加油市場,長遠目標是進一步增加市場占有率及擴展固定的長期供貨商及客戶。
2. 我們現在正策劃進軍馬來西亞各個港口的海上加油業務,而新加坡公司則會為這些新市場提供油品補給及技術支持。
3. 除了在中國大陸內鋪設經營門點外,我們于2017年年底在香港收購了從事車用油貿易及油品運輸三間公司的控股權,讓集團成為香港四大油公司之一的主要代理商,并正式躋身香港的車用燃油市場。2018年全年的陸上油銷量約有102,500噸。
4. 我們不但會與中國大陸內合作伙伴在廣東省優越的地段共同建設加油站,也在考慮以收購合并的模式去建立汽車加油站的銷售網絡。
LPG業務 — 仍然以中國華南地區(包括澳門及香港)的零售市場為核心,
1. 我們正在尋找機會開發更多瓶裝LPG的終端市場,亦會加強對分銷商的管理和給予分銷商更多支持,以擴大銷售量及提高盈利能力。
2. 積極開拓LPG工業用戶,新能源影響民用汽車加氣用量,但LPG工業用量則按年飆升,集團中國大陸銷售團隊會繼續努力去尋找新的工業客戶。
3. 對于往海外市場的擴張,我們于兩年前已經開始向非洲進行LPG的批發銷售,現正在當地尋找合適的土地,建設LPG碼頭氣庫和充瓶廠,盡快導入當地利潤頗高的終端市場。
改善產業鏈 – 進行垂直整合。
1. 集團正密鑼緊鼓地推動擬于馬來西亞建設的煉油廠項目。我們相信煉油廠建成以后,集團每年的油氣銷售量之中,將有相當部分屬于煉油廠生產的產品。這樣,集團油氣業務大致上就可自給自足,而無需單單倚靠別人的供應。
2. 完成了這項垂直整合的工作,集團就可以在低風險的環境下,達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與此同時,亦會大大加強集團在國際市場上討價還價的能力,拓寬了采購管道,并帶來更多新的銷售機會。
我們深信只有在華南地區繼續擴展終端銷售網絡,同時積極開拓海外銷售市場,加上供應鏈的垂直整合,才可以更有效地推動集團長遠的銷售增長和加強集團的盈利能力。
年報